2007年2月7日 星期三

Google Docs中文版發佈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 中文版今天正式發佈,中文名叫做 Google 文件。

"Google文件"是基於網絡的免費Word和Excel,它可以將文檔保持在最新狀態,您可以選擇人員,他們便能夠從自己的電腦上更新文件。

功能簡介如下:

建立
建立基本的Word和Excel。
上傳現有文件。
熟悉的桌面風格,讓您輕鬆進行編輯。

共享
選擇可以檢視您的共享Word和Excel的人員。
即時共享。
與他人一起進行線上編輯。

存儲
在任何地方進行編輯。
安全存儲您的工作成果。
輕鬆保存和導出副本。

發佈
將您的成果發佈為網頁。
控制可以查看您的頁面。
將文檔張貼到部落格。

『Google文件』官方網站

---小小分隔線---
這個功能出了之後代表什麼呢?
代表我們使用文書處理程式的習慣將會被大幅的改變!
在一定程度上,M$office系列的壟斷會被打破,一定會有許多使用者跳槽到Google文件。(當然,Google要讓這些使用者「黏著」,勢必要不斷提供新功能。)
以目前來看,Google文件的優勢在於以下幾點:
1.方便
不用安裝任何軟體就可以在網路上進行文書編輯。
2.開放
Google文件的存檔格式多樣化,支援Word 檔案、OpenOffice、RTF、HTML,有助於打破M$office系列的壟斷。
3.即時共享
目前Google文件已經開放多人同時編輯,編輯完還可以馬上傳送到他人信箱裡或是發佈到blog裡面,炫!
---小小分隔線---
使用過後的感想是,Google秉持著它一貫的作風,這次出的功能仍然是非常好上手,根本就只是把word、excel搬到網路上嘛XD~

不過這對不想用盜版軟體的人來說可是一大福音啊,一套M$office幾千塊,我上個Google就可以有同樣的功能,誰還想當冤大頭?

希望Google能快點推出其他的功能像是powerpoint之類的,這樣以後就真的不用灌Office了~~

寒假作業-孝經

  《孝經》者,百行之宗,五教之要。自昔孔子述作,垂範將來,奧旨微言,已備解乎《註疏》。尚以辭高旨遠,後學難盡詩論。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諸書,分義錯經,會合歸趣,一依講說,次第解釋,號之為講義也。
  翰林侍講學士朝請大夫守國子祭酒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邢昺等奉敕校定註疏成都府學主鄉貢傅注奉右撰

   夫《孝經》者,孔子之所述作也。述作之旨者,昔聖人蘊大聖德,生不偶時,適值周室衰微,王綱失墜,君臣僣亂,禮樂崩頹。居上位者賞罰不行,居下位者襃貶 無作。孔子遂乃定禮、樂,刪《詩》、《書》,贊《易》道,以明道德仁義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又慮雖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說《孝經》一十八 章,以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故《孝經緯》曰:「孔子云:『欲觀我襃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在《孝 經》。』」是知《孝經》雖居六籍之外,乃與《春秋》為表矣。先儒或雲「夫子為曾參所說」,此未盡其指歸也。蓋曾子在七十弟子中,孝行最著,孔子乃假立曾子 為請益問答之人,以廣明孝道。既說之後,乃屬與曾子。洎遭暴秦焚書,並為煨燼。漢膺天命,復闡微言。《孝經》河間顏芝所藏,因始傳之於世。自西漢及魏,歷 晉、宋、齊、梁,註解之者迨及百家。至有唐之初,雖備存秘府,而簡編多有殘缺,傳行者唯孔安國、鄭康成兩家之注,並有博士皇侃《義疏》,播於國序。然辭 多紕繆,理昧精研。至唐玄宗朝,乃詔群儒學官,俾其集議。是以劉子玄辨鄭注有十謬七惑,司馬堅斥孔注多鄙俚不經。其餘諸家註解,皆榮華其言,妄生穿鑿。明 皇遂於先儒注中,採摭菁英,芟去煩亂,撮其義理允當者,用為註解。至天寶二年注成,頒行天下,仍自八分御紮,勒於石碑,即今京兆石台《孝經》是也。
  翰林侍講學士朝請大夫守國子祭酒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邢昺等奉敕校定御製序並注


  

  朕聞上古,其風朴略,

  雖因心之孝已萌,而資敬之禮猶簡。
  
  及乎仁義既有,親譽益著。
  
  聖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
  
  故「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
  
  於是以順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揚名之義彰矣。
  
  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
  
  是知孝者德之本歟!
  
  經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
  

  朕嘗三復斯言,景行先哲。
  
  雖無德教加於百姓,
  
  庶幾廣愛形於四海。
  
  嗟乎!夫子沒而微言絕,異端起而大義乖。
  

  況泯絕於秦,得之者皆煨燼之末。
  

   濫觴於漢,傳之者皆糟粕之餘
  
  故魯史《春秋》,學開五傳。
  
  《國風》、《雅》、《頌》,分為四詩,
  
  去聖逾遠,源流益別。
    近觀《孝經》舊注,踳駁尤甚。
  

  至於跡相祖述,殆且百家。
  
  業擅專門,猶將十室。
  

  希升堂者,必自開戶牖。
  
  攀逸駕者,必騁殊軌轍。
  
  是以道隱小成,言隱浮偽。
  
  且傳以通經為義;義以必當為主。
  
  至當歸一,精義無二。


  安得不翦其繁蕪,而撮其樞要也?
  
  韋昭、王肅,先儒之領袖;虞翻、劉邵,抑又次焉。
  
  劉炫明安國之本,陸澄譏康成之注。
  
  在理或當,何必求人?
  
  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
  
  約文敷暢,義則昭然。
  
  分注錯經,理亦條貫。
  
  寫之琬琰,庶有補於將來。
 
  且夫子談經,志取垂訓。
  
  雖五孝之用則別,而百行之源不殊。
  
  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數句;一句之內,意有兼明。
  
  具載則文繁,略之又義闕。
  

  今存於疏,用廣發揮。
  

卷一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
仲尼,孔子字。居,謂閒居。曾子侍,曾子,孔子弟子。侍,謂侍坐。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言先代聖德之主,能順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則上下臣人,和睦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參,曾子名也。禮:師有問,避席起答。敏,達也。言參不達,何足知此至要之義?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故為德本。教之所由生也。言教從孝而生。復坐,吾語汝。曾參起對,故使復坐。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父母全而生之,已當全而歸之,故不敢毀傷。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言能立身行此孝道,自然名揚後世,光顯其親,故行孝以不毀為先,揚名為後。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言行孝以事親為始,事君為中。忠孝道著,乃能揚名榮親,故曰終於立身也。
  
  《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詩·大雅》也。無念,念也。聿,述也。厥,其也。義取恆念先祖,述修其德。
  

卷一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博愛也。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廣敬也。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刑,法也。君行博愛廣敬之道,使人皆不慢惡其親,則德教加被天下,當為四夷之所法則也。蓋天子之孝也。蓋,猶略也。孝道廣大,此略言之。
  
  《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甫刑,即《尚書·呂刑》也。一人,天子也。慶,善也。十億曰兆。義取天子行孝,兆人皆賴其善。
  

卷二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諸侯,列國之君,貴在人上,可謂高矣。而能不驕,則免危也。制節謹度,滿而不溢。費用約儉謂之制節,慎行禮法謂之謹度。無禮為驕,奢泰為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列國皆有社稷,其君主而祭之。言富貴常在其身,則長為社稷之主,而人自和平也。蓋諸侯之孝也。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戰戰,恐懼。兢兢,戒慎。臨深恐墜,履薄恐陷,義取為君恆須戒慎。
  

卷二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服者,身之表也。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禮法,不敢僣上逼下。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法言,謂禮法之言。德行,謂道德之行。若言非法,行非德,則虧孝道,故不敢也。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言必守法,行必遵道。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行皆遵法道,所以無可擇也。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禮法之言,焉。有口過。道德之行,自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三者,服、言、行也。禮:卿大夫立三廟,以奉先祖。言能備此三者,則能長守宗廟之祀。蓋卿大夫之孝也。
  
  《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夙,早也。懈,惰也。義取為卿大夫能早夜不惰,敬事其君也。
  

卷二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資,取也。言愛父與母同,敬父與君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言事父兼愛與敬也。故以孝事君則忠,移事父孝以事於君,則為忠矣。以敬事長則順。移事兄敬以事於長,則為順矣。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能盡忠順以事君長,則常安祿位,永守祭祀。蓋士之孝也。
  
  《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忝,辱也。所生,謂父母也。義取早起夜寐,無辱其親也。
  

卷三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春生、夏長、秋斂、冬藏,舉事順時,此用天道也。分地之利。分別五土,視其高下,各盡所宜,此分地利也。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身恭謹則遠恥辱,用節省則免飢寒,公賦既充則私養不闕。此庶人之孝也。庶人為孝,唯此而已。
 
  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始自天子,終於庶人,尊卑雖殊,孝道同致,而患不能及者,未之有也。言無此理,故曰未有。
  

卷三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參聞行孝無限高卑,始知孝之為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經,常也。利物為義。孝為百行之首,人之常德,若三辰運天而有常,五土分地而為義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天有常明,地有常利,言人法則天地,亦以孝為常行也。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法天明以為常,因地利以行義,順此以施政教,則不待嚴肅而成理也。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
見因天地教化,民之易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君愛其親,則人化之,無有遺其親者。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陳說德義之美,為眾所慕,則人起心而行之。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君行敬讓,則人化而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禮以檢其跡,樂以正其心,則和睦矣。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示好以引之,示惡以止之,則人知有禁令,不敢犯也。
  
  《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赫赫,明盛貌也。尹氏為太師,周之三公也。義取大臣助君行化,人皆瞻之也。
  

卷四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言先代聖明之王,以至德要道化人,是為孝理。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小國之臣,至卑者耳。主尚接之以禮,況於五等諸侯,是廣敬也。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萬國,舉其多也。言行孝道,以理天下,皆得歡心,則各以其職來助祭也。
  
  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
理國,謂諸侯也。鰥寡,國之微者,君尚不敢輕侮,況知禮義之士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諸侯能行孝理,得所統之歡心,則皆恭事助其祭享也。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
理家,謂卿大夫。臣妾,家之賤者。妻子,家之貴者。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卿大夫位以材進,受祿養親,若能孝理其家,則得小大之歡心,助其奉養。
  
  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
夫然者,上孝理皆得歡心,則存安其榮,沒享其祭。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上敬下歡,存安沒享,人用和睦,以致太平,則災害禍亂,無因而起。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言明王以孝為理,則諸侯以下化而行之,故致如此福應。
  
  《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覺,大也。義取天子有大德行,則四方之國順而行之。
  

卷五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參問明王孝理以致和平,又問聖人德教更有大於孝不?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異於萬物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者,德之本也。孝莫大於嚴父,萬物資始於乾,人倫資父為天。故孝行之大,莫過尊嚴其父也。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謂父為天,雖無貴賤,然以父配天之禮始自周公,故曰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后稷,周之始祖也。郊謂圜丘祀天也。周公攝政,因行郊天之祭,乃尊始祖以配之也。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周公因祀五方上帝於明堂,乃尊文王以配之也。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君行嚴配之禮,則德教刑於四海。海內諸侯,各修其職來助祭也。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言無大於孝者。
  
  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
親,猶愛也。膝下,謂孩幼之時也。言親愛之心,生於孩幼。比及年長,漸識義方,則日加尊嚴,能致敬於父母也。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因其親嚴之心,敦以愛敬之教。故出以就傅,趨而過庭,以教敬也;抑搔癢痛,懸衾篋枕,以教愛也。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聖人順群心以行愛敬,制禮則以施政教,亦不待嚴肅而成理也。其所因者本也。本謂孝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
父子之道,天性之常,加以尊嚴,又有君臣之義。父母生之,續莫大焉。父母生子,傳體相續。人倫之道,莫大於斯。君親臨之,厚莫重焉。謂父為君,以臨於已。恩義之厚,莫重於斯
  
  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言盡愛敬之道,然後施教於人,違此則於德禮為悖也。以順則逆,民無則焉。行教以順人心,今自逆之,則下無所法則也。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善,謂身行愛敬也。凶,謂悖其德禮也。雖得之,君子不貴也。言悖其德禮,雖德志於人上,君子之不貴也。
  
  君子則不然,
不悖德禮也。言思可道,行思可樂。思可道而後言,人必信也;。思可樂而後行,人必悅也。德義可尊,作事可法。立德行義,不違道正,故可尊也;製作事業,動得物宜,故可法也。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容止,威儀也,必合規矩,則可觀也;進退,動靜也,不越禮法,則可度也。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像之。君行六事,臨撫其人,則下畏其威,愛其德,皆放象於君也。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上正身以率下,下順上而法之,則德教成,政令行也。
  
  《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淑,善也。忒,差也。義取君子威儀不差,為人法則。
  

卷六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
平居必盡其敬。養則致其樂,就養能致其歡。病則致其憂,色不滿容,行不正履。喪則致其哀,擗踴哭泣,盡其哀情。祭則致其嚴。齊戒沐浴,明發不寐。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五者闕一,則未為能。
  
  事親者居上不驕,
當莊敬以臨下也,為下不亂,當恭謹以奉上也。在丑不爭。丑,眾也。爭,競也。當和順以從眾也。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謂以兵刃相加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三牲,太牢也,孝以不毀為先。言上三事皆可亡身,而不除之,雖日致太牢之養,固非孝也。
  

卷六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五刑,謂墨、劓、剕、宮、大辟也。條有三千,而罪之大者,莫過不孝。要君者無上,君者,臣之稟命也,而敢要之,是無上也。非聖人者無法,聖人製作禮樂,而敢非之,是無法也。非孝者無親,善事父母為孝,而敢非之,是無親也。此大亂之道也。」言人有上三惡,豈唯不孝,乃是大亂之道。

卷六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言教人親愛禮順,無加於孝悌也。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風俗移易,先入樂聲。變隨人心,正由君德。正之與變,因樂而彰,故曰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別,明男女、長幼之序,故可以安上化下也。
 
  禮者,敬而已矣。
敬者,禮之本也。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居上敬下,盡得歡心,故曰悅也。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卷七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言教不必家到戶至,日見而語之。但行孝於內,其化自流於外。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舉孝悌以為教,則天下之為人子弟者,無不敬其父兄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舉臣道以為教,則天下之為人臣者,無不敬其君也。
  
  《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愷,樂也。悌,易也。義取君以樂易之道化人,則為天下蒼生之父母也。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卷七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以孝事君則忠,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以敬事長則順。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君子所居則化,故可移於官也。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修上三德於內,名自傳於後代。
  

卷七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事父有隱無犯,又敬不違,故疑而問之。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
有非而從,成父不義,理所不可,故再言之。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降殺以兩,尊卑之差。爭謂諫也。言雖無道,為有爭臣,則終不至失天下、亡家國也。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令,善也。益者三友。言受忠告,故不失其善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父失則諫,故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不爭則非忠孝。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卷八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致事宗廟,則事天地能明察也。長幼順,故上下治。君能尊諸父,先諸兄,則長幼之道順,君人之化理。天地明察,神明彰矣。事天地能明察,則神感至誠而降福佑,故曰彰也。
  
  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父謂諸父,兄謂諸兄,皆祖考之胤也。禮:君宴族人,與父兄齒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言能敬事宗廟,則不敢忘其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天子雖無上於天下,猶修持其身,謹慎其行,恐辱先祖而毀盛業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享於克誠,故曰著也。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能敬宗廟,順長幼,以極孝悌之心,則至性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故曰「無所不通」。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義取德教流行,莫不服義從化也。
  

卷八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上,謂君也。進思盡忠,進見於君,則思盡忠節。退思補過,君有過失,則思補益。將順其美,將,行也。君有美善,則順而行之。匡救其惡,匡,正也。救,止也。君有過惡,則正而止之。故上下能相親也。下以忠事上,上以義接下。君臣同德,故能相親。

  《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遐,遠也。義取臣心愛君,雖離左右,不謂為遠。愛君之志,恆藏心中,無日蹔忘也。
  

卷九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生事已畢,死事未見,故發此章。哭不偯,氣竭而息,聲不委曲。禮無容,觸地無容。言不文,不為文飾。服美不安,不安美飾,故服縗麻,聞樂不樂,悲哀在心,故不樂也。食旨不甘:旨,美也。不甘美味,故蔬食水飲。此哀戚之情也。謂上六句。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不食三日,哀毀過情,滅性而死,皆虧孝道,故聖人制禮施教,不令至於殞滅。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三年之喪,天下達禮,使不肖企及,賢者俯從。夫孝子有終身之憂,聖人以三年為制者,使人知有終竟之限也。
 
  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
周屍為棺,周棺為槨。衣,謂斂衣。衾,被也。舉,謂舉屍內於棺也。陳其簠簋而哀慼之,簠簋,祭器也。陳奠素器而不見親,故哀慼也。擗踴哭泣,哀以送之。男踴女擗,祖載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宅,墓穴也。兆,塋域也。葬事大,故卜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立廟祔祖之後,則以鬼禮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寒暑變移,益用增感,以時祭祀,展其孝思也。
  
  生事愛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愛敬哀慼,孝行之始終也。備陳死生之義,以盡孝子之情。

斯騰伯格愛情三元論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說過,

愛情由三個元素(可以說是指標或向量)構成:
親密(Intimacy) 熱情(Passion) 承諾(Commitment)

會有2的三次方減1 7種組合
通常會用一個表來表示:

親密 熱情 承諾 類型敘述

友誼 Y N N 純友誼
迷戀 N Y N 突然性的對某人有好感
空洞的愛 N N Y 可能是相親或是媒妁之言而成的愛
浪漫的愛 Y Y N 標準的"不在乎天長地久"
友伴之愛 Y N Y 長期友情發展而成的愛情
虛幻的愛 N Y Y 可以說是閃電結婚型
完美的愛 Y Y Y 被認為是最佳的愛情模式

你經歷過愛情嗎?是什麼樣的愛?

如果依照這張表,我經歷過的大概是…浪漫?

我們曾經這麼親密;
我們曾經充滿熱情;
但是我們不曾許下承諾。一次都沒有。

也許是我們自覺到對自己的無力,自身的渺小吧。未來,巨大的叫人害怕。
「永遠並不特別珍貴,所以我不會許下永遠。我只想給你,獨一無二。」我曾這麼說過。

但是其實我好想好想帶著你逃開。逃得遠遠的,用一輩子。

想像我們逃離那個圖書館,逃到天涯海角;想像我們分享自由、生命與左右耳機。
我們在禁錮的血肉中誕生,在憂傷的人生中成長,在時間的流轉裡失去彼此。

在你身上,我得到了好多,本該滿足的。
在你身上,我失去了好多,讓我後悔的。
但後悔又怎樣?時光不會因此倒流。
而倒流又怎樣?重來一次並不會就讓我離開愛情的懸崖邊。
直到現在,我仍然是當年那個幼稚的小鬼。
時間是挽不回的水,轉眼就消失在指尖。我只能用力的浪費,然後用力的後悔。